在中国古代,待字闺中表示女子未婚,等待迎娶她的男子。那么为什么未出嫁的女子被称为是“待字闺中”呢?原来啊,在古代,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。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。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,又叫上头、上头礼,即改变幼年的发式,把头发盘起来,插上簪子,从此代表成年了。等到出嫁的时候,丈夫就要给她取一个"字"。有了"字",就表示已经嫁出去了。所以在古时候,"字"就有了出嫁的意思。那么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而还未出嫁就叫做"待字闺中"了。
那么女子未出嫁被称作是“待字闺中”,男子未娶被称作是什么呢?
可以说女孩子没结婚是“待字闺中”,但不能这样说男性。那么,男性咋说呢?应该说:他“中馈犹虚”或“中馈乏人”。中馈: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,引申指妻室;乏:缺少。指没有妻子。
“中馈”出自《周易·家人(卦三十七)》:“六二:无攸遂,在中馈,贞吉。”周振甫著《周易译注》(中华书局1991年版,第132页)将“中馈”解释为“家中饮食的事,指家务”。说某人“中馈犹虚”或“中馈乏人”就是说他还没有给他做饭的人呢,引申为还没有成家,没有妻子照顾他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里就经常这么说,如:“雪舫道:‘你今日起,便到处托人做媒,只说中馈乏人。”当然,离异、丧偶的男子也可用“中馈犹虚”或“中馈乏人”形容。